作者 : 陈玥嘉
岳阳“洗水黄茶”系岳阳县天龙村陈玥嘉传承父亲纯手工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属烘焙黄茶。“洗水黄茶”要求“三黄”,即干茶色泽微黄,汤色澄黄,叶底黄亮。岳阳县及平江县幕阜山区用洗水黄茶加花椒冲泡,农村叫“椒子茶”, 茶汤滋味醇和甜爽,并有浓郁的花椒香味,叶底可同时咀嚼食用,当地农民有吃茶渣的习惯。
“洗水黄茶”初制工序:杀青→闷黄→揉捻→洗水→复揉→干燥。洗水黄茶鲜叶原料采摘标准要求一芽二、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对一些梗粗壮、节间长、含水量高的品种鲜叶适当摊凉,以散失部分水分,雨露水青也应注意先让其散失叶表面水后再付制。
鲜叶原料采摘
一、杀青
杀青是鲜叶接触高热的金属腔体以提高叶温的工艺过程。它是洗水黄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决定绿茶品质优劣的关键工序。
投叶量杀青投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杀青叶温的提高和炒制的均匀度。投叶量多,叶温提高速度缓慢,但太多,炒制、翻炒不匀,可能出现夹生现象;投叶量少容易炒焦。因此,手工杀青投叶量根据锅的大小以方便翻炒为宜,并结合锅温的高低及青叶的含水量高低灵活掌握。
温度杀青时的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一般锅温要求达到200~250℃左右,投叶杀青。因为锅温高低直接影响叶温的提高。如果没有足够高的锅温,在杀青过程中叶温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80℃以上。这样,不仅不能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相反会起到不良的作用。如因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而致红梗红叶;或因低温延长杀青历时而致香气不高。
炒制方式杀青的炒制方式釆取掌握“先闷后扬,扬闷结合,多扬少闷”的技术原则。炒制过程中限制水蒸气向空间挥发扩散而呈郁闷状态。扬炒,如手工吊炒、锅上不加盖炒。有利于水蒸气及青气向空间挥发扩散。
杀青历时杀青时间的控制也是影响杀青效果的一个因素。时间太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杀青叶温提高缓慢,无疑会影响杀青效果。时间太短,杀青阶段的一系列转化不能充分进行,同样影响品质的发展。杀青历时要求以青叶达适度为原则。程度掌握如果过头了,青叶含水量偏少,不利于下一道工序的揉捻成条;如果不足,熟化程度不够,则滋味会有青涩感,香韵也差。而且程度不足,青叶含水量高,细胞膨压大也不利于揉捻成条。因此。掌握杀青程度必须以杀熟、杀透、杀匀为原则。
此外,杀青程度掌握时,还应兼顾原料叶的老嫩标准,一般要求以“老叶嫩杀、嫩叶老杀”为。即在破坏酶活性的前提下,根据老叶含水量较低、纤维素含量高的特点,杀青过程水分蒸发宜少些,炒制方式注意多闷少扬,杀青历时可以短一些。相反,对嫩叶而盲,因嫩叶含水量较高,酶的活性相对较强,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杀青时温度宜高,炒制宜多扬少闷,杀青程度掌握宜足些。
杀青过程中,由于叶子处于湿热条件下时间较长,叶色略黄,可见杀青过程已产生轻微的闷黄现象。
杀青前摊凉
二、闷黄
从杀青开始至干燥结束,都可以为制作“洗水黄茶”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洗水黄茶”一个制茶工序,从杀青后开始就开始创造微发酵的“闷黄”条件,这个“闷黄” 过程贯穿整个制作过程,在江南四月份的气候条件下,整个“闷黄” 过程不需要刻意加温完成。在“闷黄” 过程中,一是保持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愈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愈快。二是摊凉后和手工揉捻或机械揉捻时用棉布包裹,控制叶子含水率的变化,防止水分散失,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止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含水率、叶温密切相关。
三、揉捻
揉捻是把经过杀青的鲜叶用手工揉成条形。揉捻的功用除了做形,主要是造成细胞破碎、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干燥后冲泡才能泡出颜色和滋味。
传统“洗水黄茶”主要采用手工揉捻,手工揉捻适合于少量茶叶和家庭传统式作业。手工揉捻在揉捻台上进行,作业时,用单手或双手将茶叶握在手心,在揉捻篾片上向前方推揉,使茶团在手心中翻转,揉到一定程度解块一次,使加工叶不结块。
在茶园不断扩大和统一制作的情况下,目前也使用茶叶揉捻机进行。机械揉捻时,要求机内装叶量适当,“嫩叶适当多投,老叶适当少投”,加压要“轻一重一轻”,并且“嫩叶宜冷揉轻揉”、“老叶宜热揉重揉”,“轻压短揉”。揉捻分冷揉和热揉,冷揉既指杀青叶经过一段时间摊放后,再进行揉捻,一般用于较嫩茶叶,因为嫩叶的纤维素含量低,果胶物质高,揉捻时容易成型;老叶应该趁热揉捻,老叶中含有较多的淀粉和糖,趁热揉捻有利于淀粉继续糊化,有利于增加叶表物质的粘稠度,老叶中的纤维素较多,热揉的可以使纤维素软化容易成条。热揉的缺点是容易是叶色变黄有,水闷气。
揉捻的要求,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最开始的时候不加压,使茶叶沿着它的叶脉卷成条,后加压使细胞破碎。
揉捻的程度要求,三级以上的叶子成条率要达到80%,三级一下的晚达60%,揉捻叶细胞破坏率要达到45%-55%,茶汁附在茶叶表面,手摸有湿润感。
揉捻
四、洗水
洗水是传统“洗水黄茶” 的一项特殊工艺,也制茶行业中不多见的一项工艺。洗水的目的:一是洗去粘稠在茶叶表面的物质,使茶汁减少,味道变淡;二是及时将揉捻后的茶叶及时冷却,保持茶的韌性。洗水一般用蔑篓装好后在溪水中清洗。
洗水
五、复揉
茶叶洗水后,含水量增高,条索松弛,所以还要进行传统式手工揉捻。揉捻在自行设计或简单利用的揉捻台上进行,作业时,在揉捻篾盘中向前方推揉,使茶团在手心中翻转,揉去多余水分,使茶汁附到茶叶表面,揉到一定程度解块一次,使加工叶不结块。
复揉
六、干燥
干燥是绿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紧结茶条,发展茶香,增进品质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干燥目的是继续破坏叶内残余酶的活性,进一步散发青臭气,发展茶香;紧结茶条;蒸发叶内多余水分,使毛茶含水量控制在6﹪左右。
“洗水黄茶” 采用传统的手工焙笼烘焙方式。焙笼烘干是将待烘叶铺放于焙笼上,置焙窟上进行烘焙。一般要求毛火的焙温为100℃左右,摊叶量每笼约1千克左右,均匀薄摊,历时约20~30分钟,其间结合3~4次翻拌处理。足火焙温为80~90℃,摊叶最1.5~2千克,历时20分钟左右,烘至足干。
干燥
烘干适度的毛茶,条索紧结,色泽微黄,香气清鲜,手握干茶有刺手感,折梗易断,茶条手碾成粉末,含水量为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