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信息中心的赵地博士分享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医学材料以此对疾病进行更好诊断》
12月10日下午,在中国(廊坊)大数据产业周期间,由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主办,以“大数据助力行业应用和产业升级”为主题的《中国大数据论坛》第12期大数据应用专场沙龙在廊坊开发区会展中心D馆大讲台成功举办。出席本次沙龙的嘉宾有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常务副会长傅伯岩、中科院信息中心赵地、陕西云基华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建琼、上海万卷科技有限公司李正海、润泽科技董事长周超男等五十余位嘉宾。沙龙由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秘书长郑宏主持。大家在热烈的氛围中,共同探讨了大数据在行业应用和产业升级中的种种应用和实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最后,傅伯岩副会长向与会的分享嘉宾颁发了《中国大数据论坛》专家聘书,沙龙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常务副会长傅伯岩讲话
沙龙一开始,来自中科院信息中心的赵地博士首先分享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医学材料以此对疾病进行更好诊断》。
中科院信息中心赵地博士主旨分享
赵地博士举例说,老年痴呆症是由于人的年龄不断增大、神经细胞不断死亡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神经细胞不断退化。对于医生而言,都希望尽早把这种疾病的症状识别出来。当前,脑科学研究领域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这对图像研究很有帮助。采用深度学习,通过图像大数据的分析,再依赖公共的数据库,我们可以对此有很好的预防和诊治。
赵地博士分享完毕,来自云基华海的郭建琼做了题目为《以数据开放为引擎促进数据再利用》的主旨分享。围绕数据开放的目标、内容、策略、政务大数据应用的生态和场景五个方面,郭建琼给各位嘉宾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
郭建琼讲,数据开放和信息开放不同。“信息开放”强调的是人们的知情权;“数据开放”,强调的是数据的利用权,这是两个层面的意义。
“数据就像是地低下的石油一样,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才能产生价值。通过数据开放,可以引进和孵化一批数据加工企业,最终能实现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
“由于中西立法的基础差别较大,相较于美国和英国的数据开放,新加坡的数据开放政策对我国更有借鉴意义。”
沙龙第三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秘书长李正海。围绕大数据给人类带来的新变化、出现的新问题、如何避免问题、面向行为导向的大数据可视化等几个方面,李正海给大家带来了诸多干货。
李正海说,大数据时代,单元数据的低价值伴随总体数据的高价值,这中间并不是矛盾。发展大数据,不能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一定要兼顾投入产出比,着眼于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李正海总结道,相较与全新的其他产业,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具有更大的价值优势。“传统企业利用大数据思维,特别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小数据,通过分析应用,就可以获得必要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