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茶叶协会 赵丈田
一、善化社会
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归纳其重要方面大致有21顶: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代酒、以茶倡廉、以茶表德、以茶为模、以茶养性、以茶为媒、以茶祭祀 、以茶作禅、以茶作诗、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献艺、以茶旅游、以茶做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健身、以茶制药。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
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美化人生
第一, 打造健康人生
茶,从诞生起就是治病救人,先是为神农解毒,尝百草创建中华农业和医药,后又成为人类的养生仙药。日本荣西禅师在他的《喫茶养生记》中说:“茶,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唐代名医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茶为万病之药"。茶,传到西方,荷兰医生尼古拉.德克写文章说:“茶乃治万病的长寿药"。所以历代养生家都离不开以茶养生。如唐代一僧人130岁仍红光满面,步履轻盈。宣宗皇帝知道后问他:“你有何仙丹妙药?"和尚答:“性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饮百碗不厌。"唐百林寺僧从谂逢人就说:“喫茶去"以茶养生,活120岁。孙中山的卫士长孙墨佛终生喜欢饮茶书法,106岁时还为我书写“茶寿"。茶学专家,业界泰斗张天福109岁,101岁时喜结良缘。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出了30名长期饮茶而长寿老寿星参观世博会,最小的是著名电影演员秦怡。
茶叶养生主要是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可从九个方进养生:
1、強心、提神、助消化(主要是咖啡碱的作用)。
2、降压、降脂、抗氧化(主要是茶多酚的作用)。
3、降糖、消炎、防辐射(主要是脂多糖和茶多酚的作用)。
4、美容、抗衰、能长寿(主要维生素c、E、B的作用)。
5补硒、防癌、氟坚齿(主要是微量元素硒、锌、氟的作用)。
6、营养、美味、防郁闷(主要是氨基酸的作用)。
7、低脂、多维、能瘦身(主要是低脂低热多纤维)。
8、静心、益思、除凡尘(茶主静)。
9、和谐、和平、保安宁(茶主和)。
前七条是物质养生,后两条是精神养生。茶主静,静能养生。庄子曰:“静则制怒,静则除烦,静则定意,静则养生。”胡锦涛说:“茶事高雅,茶味清香,以茶结缘,以和为贵。”
前七条是物质养生,后两条是精神养生。茶主静,静能养生。庄子曰:“静则制怒,静则除烦,静则定意,静则养生。”
第二, 营造有趣人生
1. 阅读茶书, 撰写茶文, 提高文化素养
2.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们和生活。
3.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增进人之间友谊,调节社会人际关系。
4.以茶代洒、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精神,以茶养性,能担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5.经茶做菜,以茶设宴,提倡茶为国饮,丰富人们的饮食生活。
第三, 追寻淡泊人生
我最近写了《中国名茶君山银针》一书, 我在自序的开头写了几句话:我的一生,平步仕途,淡然宁静,却钟情于茶,尤其对君山银针的喜爱,如痴如醉,这也许就是今生有幸,前世有缘。
《自序》开头:茶如知己,酒似红颜。但提起茶,便觉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让人感觉舒服、淡定、怡然。中国名茶很多,西湖边的“龙井”、黄山上的“毛峰”、武夷山中的“岩茶”,但我却选择了君山岛上的“银针”,一杯一生一世伴随我的茶。
有人对茶陶冶情操总结了三点, 我很赞同。
1. 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2. 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 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各雅静、健康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
3. 净化心灵
人们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浮躁、庸惰、焦虑、内心冲突等消极心理,心灵复归清静、恬淡和振作,是人所企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迁,又值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对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疏离已有深刻体验,故人性复归的冲动尤显迫切。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