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茶网欢迎您!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茶办之窗 >> 茶办档案 >> 内容阅读

岳阳茶叶重点打造“五个一”工程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14年10月01日   作者:   来源:市茶叶办   浏览次数:0

     一、打造一个“岳阳黄茶”公共品牌
目前,全省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品牌近1400个,呈“多、乱、杂”的局面,我市约有200个,数的出来的就有40余个,虽然有君山银针、巴陵春、兰岭、洞庭春等几个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但没有一个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福建安溪一个县近60万亩茶园,只有“安溪铁观音”一个品牌,年产值却达百亿元。岳阳已成为 “中国黄茶之乡”,文化底蕴厚重、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市茶叶协会申报的“岳阳黄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工商总局已于去年9月20日受理, 2月6日公示(三个月),上半年可获批准使用。眼下正抓紧制定、完善岳阳黄茶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技术规范,下一步将重点加强行业自律,对使用岳阳黄茶标志的企业实行准入动态管理,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促进企业种植、加工、销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实施“母子商标”策略,推进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有机融合。同时,要大力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生态观光休闲茶园、中国黄茶博物馆、岳阳楼茶文化仿古街,举办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茶叶博览会,广泛推介宣传岳阳黄茶,将岳阳黄茶打造成全国驰名的公共品牌和我国茶叶出口的金字招牌。


    二、新建一个良种茶苗基地
    目前,我市茶苗年出圃仅3000万株,加之我省长期以来茶苗供应不足,需大量从浙江、福建等地调入,致使我市茶叶品种杂乱,良莠不齐。按照规划,已在临湘新建一个年出圃1亿株以上的无性系工厂化容器育苗良繁基地,目前,已500亩土合同已签,水、电、路正在建设中,总投资1200万元。


    三、创建一批(10个)标准茶园
     全市26.5万亩茶园中,仅有良种茶园面积10.5万亩,仅占总面积的40%,低于全省46%的平均水平,同时,还有7万多亩的低产茶园,平均亩产不足50公斤,难以适应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严重制约了我市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以农业部扩大标准茶园创建为契机,在已有3个标准茶园的基础上,对相对连片的产茶优势区域,集中力量建设10个千亩以上环境秀美、品种优良、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国家级标准茶园,其中在基础较好的湘阴、平江各建成一个万亩以上的标准园区。通过扩建标准茶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综合竞争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跨区域建基地,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7年内完成16.8万亩低产茶园改种换植,2.7万亩低产茶园改造,新建良种茶园21.5万亩,逐步形成环洞庭湖黄茶产业带。


     四、做强一批(10个)龙头企业
     虽然我市已有16家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210多家涉茶企业和小作坊,但销售过2亿元的只有君山银针1家,过亿元的只有巴陵春、兰岭2家,前10强总产值近10亿元,其余则规模较小,大多从事初加工或贴牌,精深加工的企业少,全市仅有7条清洁化生产线,茶叶品质难以得到保障。建议重点扶持10个茶叶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加快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改造,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茶叶保鲜冷库,实现保质增值;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销联合企业集团,实现抱团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龙头。


    五、建设一个茶叶市场
    我市现有的梅溪桥茶叶市场地处旧城区,规模小、入市企业少、配套设施不完善、发展空间有限,难以适应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正在兴建的中国岳阳茶博城选址湖滨圣安寺广场南侧,占地面积40亩,征地拆迁已完成,修建详规已于元月26日经市长审复,现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