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阳市城南月形山灉湖寺旁有一口井, 叫灉湖井, 又称白鹤井。寺僧汲井水煮茗待客,清香回肠荡腹。灉湖寺被毀后, 白鹤井也不复存在了。本世纪初,岳阳市南湖新区在原址附近恢复了灉湖寺。
灉湖井的记载, 最早见于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灉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谓之干湖。水经谓之滃湖。秋夏水涨卽渺弥,胜千石舟,通阁子镇。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灉湖井,唐人尝称甘水,今荒秽不治,汲者亦少,当不逮昔也。”
明弘治《湖广岳州府志》对白鹤井也有记述:“白鹤山,在县南二里。上有白鹤寺,其阳有两池,相传内潜巨蟒,吕翁(吕河宾)召出,化为剑。又有江叟尝遇樵夫,遗以铁笛,吹之无声,一日登此山,吹于紫荆台,响震林谷。忽有两女子出,授神药,云:服此当为水仙。女子盖龙女也。”
从上面两记载表明,灉湖即今南湖,灉湖寺又名白鹤寺,在县南二里,白鹤寺有白鹤井,唐人尝称甘水。
自古以来, 人们总是把白鹤井与白鹤茶联系在一起。相传,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渐渐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的缘故。白鹤点头飞入青天,是表示万岁洪福齐天;翎毛翌起,是表示对万岁的敬仰;黄翎缓坠,是表示对万岁的诚服。”明宗听了,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上述侍臣的一番话自是讨好皇上,事实上,细嫩的君山银针茶,冲泡时,确有棵棵茶芽竖立悬于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极为美观的。
2018年,君山公园根据白鹤茶的传说修建了白鹤泉,从历史记载分析,白鹤井不等于白鹤泉,但白鹤茶的故事把白鹤井、白鹤泉连为一体,白鹤泉即将成为君山的一个旅游景点,而白鹤井也可能会随着灉湖寺的重建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