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悲剧的真正原因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名茶·君山银针网 www.jsyzyy.com
林黛玉悲剧的真正原因
《红楼梦》中有个轻易看不出来的伏笔,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生前曾为林黛玉留下巨额遗产。林如海祖上“封袭三世”,属于世袭贵族。林如海本人虽从科考出身,但官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使”,是个肥差,家产应该十分庞大。林如海与嫡妻贾敏生了一个儿子,但三岁就夭折了。林如海有几门支庶,但均为堂族,对他的遗产没有处置权,虽然也有几房姬妾,但都没有将她们转正,按封建时代的法律,姬妾是没有继承权的。那么,林黛玉就成为庞大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问题是林黛玉的巨额遗产最终流向何方?我认为这笔巨额遗产应该到了贾府。俞平伯认为,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最大的当数《金瓶梅》,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情节设计,都能发现《金瓶梅》的影子。西门庆暴富的秘诀之一就是发横财,大肆侵吞亲戚的财产。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家族因权臣杨缙案发,避难在西门庆家,并带来巨额金银箱笼,包括杨缙应该抄查没官的家产,但西门庆无所顾忌,全部据为己有。所不同的是,西门庆是破落户财主,而作为诗礼之家、籫缨之族的贾府,对亲戚财产的侵吞要含蓄、隐秘得多;曹雪芹照例是使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办法,将这桩电闪雷鸣、疾风暴雨般的大事处理得若隐若现,似有还无,不仔细品尝,反复琢磨,粗心的读者是根本发现不了的。在第三回林黛玉投奔贾府时,只带了一点行李,看不到一丝遗产的迹象,关键是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此一回中,林如海已葬入祖坟,在贾琏的主导下“诸事停妥”,然后,林黛玉在进京侯缺的贾雨村和贾琏的陪伴下“日夜兼程”地回到了贾府。“日夜兼程”的原因何在?原来贾府中即将迎来一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事:元妃归省,贾府中要盖省亲别墅。问题是,接元妃归省、盖省亲别墅的银子从哪儿支度?因为此时的贾府“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也尽上来了”。什么叫内囊上来了,其实就是入不敷出的意思。那么,接待元妃归省,特别是盖省亲别墅需要多少钱呢?小说中没有明说,但曹雪芹在前80回的一些不为人注目的细节中不经意地给透露了出来。应该说省亲别墅属于改造工程,没有重新购置地产,而是将宁国府会芳园一带建筑群的围墙打通,与荣国府东边的一处旧房宅连成一体。但即便如此,工程量仍然不小,主要是增加了不少楼堂馆所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等,相应的景观工程如沁芳桥、藕香榭、紫菱洲等,组成了一幅幅“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雪夜”的精美画卷,呈现出一处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的深远意境。元妃的总体印象是“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始筑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园。”这样庞大而精致的工程肯定耗资巨大,观一窥而见全斑,仅下姑苏采办女孩子、乐器行头一项就耗银三万两。第72回“王熙凤侍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贾琏有句话泄露了天机:“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财就好了。”这二三百万两银子可能就是修建大观园和接待元妃省亲的大概费用。
但是这笔巨款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贾府已经是入不敷出,连日常开支都要*撤东墙补西墙,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毫不费力地调度出二三百万两银子呢?而且花钱如流水,没有一点挚肘酸涩的感觉。有没有可能是皇帝或元妃赏赐的呢?第53回,贾府中按例获得皇帝的“春祭”,按贾珍的口气,只是象征性的“几两银子”,皇帝能让椒房傧妃归省团聚,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元妃的赏封也都是些玩意儿,几乎派不上用场。唯一的可能就是林黛玉所继承的巨额遗产,数量就是贾琏获得的二三百万两银子的意外之财。
那么,林黛玉的遗产怎么到了贾府并被挪用到修建大观园和接待元妃省亲上去了呢?关键是《红楼梦》一贯的风格:假语存焉,真事隐去。我们将第2、3以及第12-18回的故事脉络、藏头去尾的细节认真梳理一番,去伪存真的筛选出来,就会得出结论:林黛玉被寄养在贾府是有条件的,林家与贾府达成了默契。贾府开出的条件主要是:林如海必须保证林黛玉是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作为财产转让方,林如海主张的条件要周到、完备一些,首先是遗产的用途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林黛玉的寄养费用、待遇标准、将来的嫁妆等,其次是林黛玉的择偶标准,甚至有明确的婚姻指向——贾宝玉。这一切的主谋是贾母,中间人是贾雨村,承办人是贾琏和王熙凤。
但任何契约、协定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契约双方的实力对称。《金瓶梅》中的陈经济因与潘金莲、春梅通*被吴月娘斥打,但陈经济是什么人?与西门庆一样的货色,他就倚仗西门庆霸占他家的财产,在府上横行霸道,动不动就以“一纸状子告官”相要挟。而林黛玉呢?弱女子一个,第16回林黛玉再次回到贾府时,林家就没有什么能为她说句话的人了,更别说主张权利,也就是说履行契约的客观基础不存在了。林黛玉的幸福就完全仰仗贾府的良心和信誉。但悲剧在于,贾府的良心尚有一点,信誉全无半分。林如海的尸骨未寒,遗产就被贾府挪用到修建大观园和接待元妃省亲上去了。这一点,高鄂算是看清楚了,所以在其续书第98回“苦绛茱魂归离恨天,病神英泪洒相思地”一节中,贾母托人告诉林黛玉的阴灵:“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什么亲疏,完全是托词,真正的原因是来自良心的谴责。所以,林黛玉临死前对紫鹃说:“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嫡亲之人,但亲人干的不是亲人的事。此时,林黛玉已经对藏垢纳秽、无信无义无情的贾府彻底绝望,也是杜鹃啼血般的抗争。
( 中国红楼梦研究网许翼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