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岳阳晚报 作者:赵丈田)
红楼梦与茶文化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一部奇伟的文学名著,在它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与所刻划时人物形象上面,更是渗透着、包容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可以说,《红楼梦》一书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中有关政治、体制、朝廷、宫苑、礼法、官阶、官府、律治、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文化,有关思想、观念、理想、倾向、人生、哲学、戏曲、音乐、诗文、书画、技艺等一系列的精神文化,有关建筑、园林、农事、医药、服饰、器用、饮食、烹调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几乎无不涉及。所以,《红楼梦》确实堪称为一部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 但是,作为一部文学伟著,《红楼梦》没有也不能以全面、系统地介绍各个门类的文化知识为己任,它绝不是一部文化知识丛书。它所蕴涵、沁透着的丰富、深刻的文化知识,都是作品中的故事结构、情节脉络、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因素,是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这也正是《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不同凡响之处。 由于人们在欣賞、领略《红楼梦》高超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同时,无法忽略其所具有的巨大、深刻的文化价值,所以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红楼梦》,在红学界也颇不乏人。本文所谈的《红楼梦》与茶文化这个题目,不过是《红楼梦》中所涉及的广泛的文化内涵中的一个小问题。但是仅从这样一个小问题中,我们不难窥察《红楼梦》作者文化、生活知识积累之丰厚,以及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一当十的精湛功力与拨云见日的卓越识见。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273处写到茶(这还不算与茶有关的事物,比如人的名字等),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安茶、老君茶、暹罗茶、普洱茶、龙井茶、枫露茶、女儿茶、漱口茶等许多种。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写到贾母与刘姥姥等人吃过酒饭,用过点心,“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拢翠庵来”,贾母对妙玉说:“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捧了茶来,贾母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据明人《考槃余事》记载,时人最为称道的茶有六品:“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这其中的“六安茶”为安徽名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的霍山地区,属于一种不发酵的绿茶,茶香醇厚。许次纾《茶疏》云:“天下名山必产名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本草纲目》亦记:“庐州之六安……产茶有名者。”《援鹑堂笔记》载:“六安茶产自霍山,旧例于四月初八日进贡以后,始得发售。茶山周围八百里,而以仙人衔、黄溪涧、乌梅尖、佛寺、濛童湾等处尤佳。茶叶有蕊尖、贡尖、皇尖等名目,分白茶与明茶,有毛者不论粗细皆曰白茶,无毛者曰明茶,皆老叶也。”六安茶有毛尖、瓜片、银针等名品。
在明清时代,它与西湖龙井同属天下名茶,徐珂《清稗类钞》中把它列为“朝贡类”的珍品茶。 贾母说她不吃“六安茶”,是因为她不喜欢喝绿茶,而妙玉奉上的“老君眉”,不属绿茶一类,而属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之一种。另外,湖南洞庭湖君山亦产有一种名为“老君眉”的茶。而“六安茶”中的“银针”也被称作“老君眉”,其茶属六安白茶,香气高爽,性味甘醇,满布银毫,针长如眉。但这不是妙玉所献的“老君眉”。妙玉所献的武夷山“老君眉”,茶香浓馥,茶色鲜亮。而“老君”之名,意含“寿星”。妙玉敬献此茶,既适合贾母口味,又会敬重、恭维之意,这于茶道、情理都很恰切。 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写袭人、晴雯等人凑份子买果请,准备晚上在怡红院给宝玉过生日,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女人前来查夜,宝玉说平日此时他已睡了,“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闷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闷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普洱茶,云南普洱山所产名茶。《随息居饮食谱》载:“普洱茶,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本草纲目拾遗》记:“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清稗类钞》第13册“饮食类•孙丹泉饮普洱茶”条记述:“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这就是林之孝家的要袭人等为宝玉“闷普洱茶喝”的原因。而袭人、晴雯所说的“女儿茶”,按《中药大辞典》说:“女儿茶,异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为鼠李种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治吐血、痔血、崩漏、月经不调、痢疾。《四川常用中草药》载“女儿茶”:“清热消积,活血通经。治食积,肝经积滞,月经不调,吐血,劳伤,咳嗽,气痛。”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载,泰山附近,采青桐芽当饮料,号“女儿茶”。清•张泓《黰南新语》说:“普(洱)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据此,可知“女儿茶”乃“普洱茶”之一种。而清人吴振棫《养生斋丛录》中,记载云南端阳“朝贡品”中,就记有“普洱茶”类属的许多品种。 小说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写宝玉下学回来,见过贾母与父執輩(贾政)后,来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紫鹃应声去沏茶,宝玉、黛玉正说话间,秋纹来接宝玉。紫鹃道:“我们这里才沏了茶,索性让他喝了再去。”这“龙井茶”如今仍是人们熟知的名茶,出生在苏州的林黛玉喜喝“龙井茶”,她又用此茶特殊地款待贾宝玉,可见宝、黛二人情谊之重。“龙井茶”亦属于绿茶之一种,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龙井。“龙井茶”历史悠久,为茶中珍品,身价很高,不反江南人喜欢,北方显贵亦以饮“龙井”为至高享受。
小说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嶭宝钗巧合认通灵”中,写贾宝玉来到梨香院,薛姨妈因天冷,忙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宝玉至里间看望宝钗,宝钗又令莺儿“倒茶来”。二人正说着活,黛玉也来看望宝钗,薛姨妈留他们喝茶吃果子,酒足饭饱后,薛、林二位姑娘“又酽酽地喝了几碗茶。”宝、黛二人告辞回来,至宝玉房中,茜雪又捧上茶来,宝玉让道:“林妹妹喝茶。”其时黛玉已经走了。宝玉喝了半盏茶,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问茜雪道:“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 这里宝玉说的“枫露茶”究系何茶?未查见记载。但也不像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所凭空杜撰。有人说枫露茶为“枫露点茶”的简称,并说系取香枫之嫩叶,入甑蒸之,滴取其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其根据是清•顾仲《养小录•诸花露》载:“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制制饵,无所不宜……”这种解释虽有道理,但却与《红楼梦》中此处所说的“枫露茶”不相符合。因为顾仲所说的是:露是露,茶是茶。露可代茶,但终不是茶而是汤,犹如说“杏仁茶”、“面茶”,实际说的是餐饮中的羹汤而非茶。至于说将枫露点入茶中而为“枫露茶”,那茶自可以是任意一种茶,只因点入枫露才被称为“枫露茶”。而这里贾宝玉提到的“枫露茶”,是早起沏了晚上又想起要喝的茶,“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茶,这显然不是用枫叶制成的“露”“点”出来的茶。一般的茶,早上泡好,至晚就十分乏味了,贾宝玉怎么会要此种残剩之茶来喝?有学者认为此“枫露茶”绝非不耐久泡的绿茶一类,而应属经久耐泡的红茶之一种,当属秋季采制之茶。“枫”喻“秋霜红叶”,取其“红”字,暗合“怡红公子”(宝玉)之意。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宝玉觉得“清香味美,迥非常品”,警幻介绍说:“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帶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此贾宝玉于幻境中饮过的“千红一窟”茶,与其现实中所饮之“枫露茶”或有某种照应,抑或是营曹雪芹命名设定的某种红茶类名茶。
小说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中,写宝玉因被贾环用蜡油烫了脸,黛玉来看他,恰逢李纨、凤姐、宝钗也都在这里,凤姐问起前日送黛玉的两瓶茶叶如何?宝玉说不好,凤姐也说不觉怎么好,只“那是暹罗国进贡的。”独黛玉道:“我吃着却好。”这里写到的暹罗茶,不知究属哪一类茶,也不知其性味特征。宝玉、凤姐未能领略其美,但黛玉却品尝出其独特之美味,而宝钗也说“口头也还好。”这暗示出此“暹罗茶”品味之高雅不凡,也写出了黛玉以及宝钗的超凡脱俗的品尝、赏鉴水平。
三
《红楼梦》中除写到许多种类的茶名之外,还有多处涉及到饮茶器皿与烹茶用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