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资讯 >> 黄茶之乡 >> 内容阅读

产业化是岳阳茶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摘 要 论述了茶叶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分析了岳阳市推行茶叶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岳阳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思想与设想。
关键词 产业化;岳阳茶业;建设思路
 
0 前言
    茶叶是岳阳市主要经济作物这一,茶业既是丘山区农付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使岳阳茶叶得到恢复与发展,就发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抓住机遇,优化组合各种要素,形成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格局,走产业化的道路。
1 茶叶产业化的基本要素
1.1 产品名牌化
    名牌是知名度高的信誉好的企业注册商标品牌。名牌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名牌连着企业。我市享有盛誉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仅仅是个茶名。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也是个茶名。当今的中国茶叶市场呼唤名牌,名牌茶叶是茶叶企业的形象,是企业梦寐以求的。
    80年代 中后期中国出现的名茶热,对中国茶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到了90年代 ,人们开始有了名牌,人们认为,名牌产品就是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中包括着企业的承诺。所以,21世纪的茶叶市场,一定是名牌市场。
1.2 企业集团化
    茶叶企业走向集团化,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90年代末期许多茶叶主产区的企业已走向了集团化,如江西省的宁红集团、湖北省的归真集团等。归真集团联合了湖北省37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集团通过建立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创立精品名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初步形成卫头号联农户,一头联市场,能产加锁、贸工农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茶叶必将得到发展,对名优茶的需求量会增加。但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创不出名牌的茶叶企业,必然会淘汰。而企业创造名牌,没有实力、没有优势、没有“内功”是很难达到的。
1.3 基地区域化
    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必须有优势产品,产品是否有优势则取决于产品生产加工的规模和水平。为保证充足稳定的优势产品,龙头企业必须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经营。当前,一家一户搞生产,一家一户找市场的经营方式,不仅不能保证茶叶质量,更谈不上优势品牌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新区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由龙头企业牵头采取租凭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真正成为龙企业的生产基地。老茶区虽然种植连片,但管理分散,要通过土地有偿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鼓励花叶生产能手经营更多的茶园,成为茶叶大户,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良种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新扩茶园一定要采用无性系良种,而且还要高标准建园,对低产茶园的改植换种也要采用良种。总之,实现茶叶产业化,必须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并努力从区域化、规模化、良种化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水平。
1.4 机制市场化
    从70年代直至90年代,茶叶生产以国营市场和乡、村茶场为主,经营机制是大集体、“大锅饭”。这种运行机制的弊是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规范和完善的约束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在产业体系内部建立统一的经营管理决策机构,确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利益主体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二是建立建立险保障制度和奖惩激励制度;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和茶场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四是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规范各利益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
2 岳阳推行茶叶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及主要问题
2.1 茶园面积大,专业化程度较高
    据统计,1998年全市茶园面积1.5万h㎡,其中采摘面积1.3h㎡,产量15423吨,产值(不变价)1.5亿元。在六县(市)中,面积超大型过3300h㎡的有临湘市和平江县,面积在1330h㎡以上有湘阴县、汩罗市和岳阳县,临湘市是我省定点的边销茶产区,以生产“中茶牌”砖茶为主,主销青海、西藏和内蒙。平江县过去以生产红碎茶为主,近年来由于国外市场销售受阴,改生产绿茶为主,保留部分红条茶生产。其余地区均为绿茶产区,我市有5个国营茶场,300多个乡(镇)、村茶场,面积大约9100h㎡,占全市茶园面积的60%左右。近年来,平江县农民在承包的田土是发展良种茶530多h㎡,主要集中在三市、安事实上等乡镇,而且集中连片。所以说,我市的茶叶种植基本连片,专业化程度较高。
2.2 名茶品种多、发展快,国内外市场影响较大
    1990年,全市仅有名优茶83吨,产值183。6万元;1999年,全市名优茶产量305。8吨,产值1544万元。1990年,全市名优茶产量占全年的比重达1。8%,产值占全年比重高达21。7%,所占比重分别比199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我市名茶品种繁多,据统计,获国家优产品称号的名茶有2个,获得省(部)级奖励的名茶有30多个。其中传统名茶有君山银针、君山毛尖和北港毛尖。新发展的名优茶有洞庭春、兰岭毛尖、胜峰毛尖、白石毛尖、福寿毛尖、连云山金针等。1998年,我市共选送12个茶样参加省名优茶评审活动,全省近100年茶样共评出13个金奖,8介银奖,23个优质奖,我市12个茶样获得了“四金五优”的好成绩,金奖获得数和中奖率居全省各地(州)、市之首。
    君山银针为全国十大名之一,曾获国际“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冲泡时能“三起三落”,有“金镶玉”之誉。有人说,君山银针就象蕴藏在岳阳的一座“金山”,等待人们去开采。洞庭春的知名度也很高,为部优名茶之一。兰岭毛尖可谓是岳阳名茶园地中的一枝独秀,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岳阳名茶之多,名气之大,引以为骄傲。
2.3 加工基础好,规模化加工能力较强
    在70年代至80年代,茶场(厂)是乡镇企业的主力军,也是乡镇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对茶叶加工的投入也很大。80年代家业普查时,有关部门作过一次调查,全市有初、精制加工厂848个,制茶机械7023台,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同时,我市还有两家规模较大的省属茶厂,即平江茶厂和临湘茶厂。近年来,由于茶园面积减少,许多厂房和机械闲置,虽然目前茶叶加工企业存在许多困难,但对茶叶生产的发展来说,即是一个好的基础,也是一种潜在的优势。
    我市茶叶生产的问题:一是生产、加工、销售严惩脱节。我市除5个国营茶场和兰岭茶场已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外,其余乡(镇)茶场茶园实行分户承包管理,茶场设备闲置。茶农靠出卖鲜叶或加工后拿到市场上出售,因此,茶园荒芜,毁茶现象也十分严重。二是名茶生产规模小,品牌效应不高,我市虽然有30多个名茶品种,但年产量仅几百吨,仅占总产量的2%。传统名茶君山银针销售量不到3000公斤,“君山”牌商标空有其名。而岳阳市银针的生产量大约在50吨以上,大多由湖北、河南的茶叶商散装收购,君山毛尖、北港毛尖都属省级名茶,但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黄沙街茶场创制的洞庭春茶属部优茶,又是绿色食品,但年产量仅30吨。三是良种茶园比重小。我市现有茶园面积1。5万h㎡,良种茶园面积仅0。17万h㎡,其中无性繁殖的只有0。15 万h㎡,占茶园面积的10%,低于全国良种茶园比例16%的水平。
3 岳阳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思路与设想
    岳阳茶叶生产总的指导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财政增收农民增效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04年,建立7个龙头企业,建设5330 h㎡良种茶基地,开发君山、洞庭春、兰岭“三大”系列产品,即全市茶叶产量达到2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达<
无标题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