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茶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设想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岳阳茶业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设想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 414000) 赵丈田
岳阳地处美丽富饶的洞庭湖畔,不仅是享有盛名的“鱼米之乡”,而且还是湖南省重要的茶叶产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于岳阳君山。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48万hm2,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35万hm2,1998年茶叶总产量1.54万t,总产值1.5亿元。茶业已成为岳阳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茶叶生产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岳阳茶叶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抓住机遇,优化组合各种要素,形成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格局,走产业化的道路。
一、岳阳市茶业产业化的现状
1.茶业产业化已取得的成绩
(1)成立了牵头的组织机构
1999年5月,经岳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岳阳市茶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副市长郭正初同志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制订长远规划,搞好基地建设,协调部门关系,协助管理市场,开发名牌产品,以及开展技术服务。1999年7月,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组建了湖南岳阳君山银针茶叶有限公司和岳阳君山银针茶叶研究所。君山银针茶叶有限公司和市茶叶公司、君山公园茶场组成一个股份合作企业,对君山银针的生产经营实行“四统一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批发和分散零售)原则,集中精力抓好君山银针的基地建设、质量管理、市场规范和产品销售工作。
(2)建立了相适应的经济组织
根据产业化的要求,在茶叶集中产区已建立了一批相应的茶业产业化组织。一是股份合作型。如1999年,平江县三市镇镇政府成立了平江连云山名茶开发公司,并与100多户农户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与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二是合作组织+农户型。这是一种以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或原来的乡(镇)茶场为依托,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原则联结茶农形成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合作经济组织。全市现有这种形式的组织100多个,如湘阴县兰岭茶厂,以茶厂为龙头企业,投入一部分资金鼓励农户种植良种茶树,投产后按市场行情收购鲜叶,并确定保护价。三是以茶叶为货源的工商企业或专业大户与一定区域内的茶农以契约的形式缔结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如三市镇寨上村,户户种茶,共有茶园40hm2,由农户自己加工,依托本地和武汉等地几十个客商将茶叶流通出去。
(3)有了一批知名的茶叶品牌
《中国茶叶辞典》一书收录了湖南省33只名茶,其中岳阳市有6只,即君山银针、君山毛尖、北港毛尖、洞庭春、白石毛尖和终南毛尖。君山银针以其“三起三落”而驰名中外,1956年在国际莱比锡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金镶玉”。由岳阳县黄沙街茶场创制的“洞庭春”也多次被评为部优名茶,1999年获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金奖。近年来,由岳阳市乡镇企业创出的名牌——“兰岭”牌茶叶,曾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成为一个拥有2900万元固定资产,年生产量达2000t,产值达6000多万元,利税500万元的企业,江泽民主席在湖南视察时曾高度评价了兰岭茶。鉴于以上3个品牌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岳阳市政府将在基地建设、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必要扶持,力争在3年内进行规模化生产。
2.茶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
目前,省属的茶叶企业、国有茶场及部分有实力的乡镇茶场(公司)是岳阳市的龙头企业。但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实力不强,带动力较小,辐射影响力也不大,优势不够明显。
(2)品牌茶叶规模不够大
岳阳市虽然名茶品种多,但规模不大。有一定规模的“兰岭”牌茶叶产量为2000t,君山银针约1.5t,洞庭春也只有30t。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名茶产量不足3000t,仅占总产量的5%。君山毛尖、北港毛尖、白石毛尖、终南毛尖的产量逐年减少,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3)市场体系不健全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茶叶实行连片种植,分户管理。虽然农户种茶的积极性有了提高,但“一园多户或一户多块”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不利于制作与销售。而“公司+农户”这种产业化模式,目前又正处于培育阶段,发展速度跟不上茶叶发展的需要。岳阳市区茶市较为活跃,茶店、茶庄较多,但属于自发形成的市场,没有形成规模,管理水平也很低。所以说,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
二、岳阳市茶业产业化发展设想
岳阳市茶叶生产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财政增收、农民增效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建立7个龙头企业,建设5000hm2良种茶基地,开发君山、洞庭春、兰岭三大系列产品,即全市茶叶产量达到2万t,其中名优茶产量达到8000t,茶叶产值达到3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达2亿元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1.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企业集团化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岳阳市茶业产业化的核心。要通过龙头企业联系茶农,走向市场,与农民结成利益的共同体,推动茶叶生产的发展。一是由各县(市)组建一批以农技部门、国有茶场和大型乡镇茶场(公司)为依托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茶业集团公司,形成“市场+基地+农户+集团公司”的新型经营模式。如湘阴县以兰岭茶场为龙头组建兰岭茶叶集团,岳阳县以黄沙街茶场为龙头,组建“洞庭春”茶叶集团等。二是由市茶业产业化办公室牵头,联合岳阳君山银针茶叶有限公司、市茶叶公司、君山公园茶场、兰岭茶厂和5个较大的国有茶场组成岳阳君山茶叶集团,建成市场龙头企业,形成集团优势,争取成为上市公司。
2.发展良种茶园,实现基地区域化
岳阳市现有良种茶园1700hm2,预计平江县1999年可以新扩500hm2,发展势头较好。位于汨罗江流域的三市镇等地,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类似君山,可作为岳阳市银针茶的生产基地,品种以槠叶齐、湘波绿和地方良种为主。其余地方作为毛尖和高档绿茶的生产基地,品种以福鼎大白茶、湘波绿等品种为主。在发展时,必须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发展无性系良种,坚持高标准建园。同时注意把新扩良种茶园与改造中低产茶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茶园整体质量。
3.顺应市场发展,完善市场机制
顺应市场发展,需要从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健全运转约束机制等方面努力。调整所有制结构,首先要扩大茶叶中私营企业的占有比例,把目前乡镇难以办好的茶场(厂)拍卖、租赁或承包给个人经营。其次,要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利于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再次,对目前难以维持的国有茶厂或市、县茶叶公司,进行拍卖、兼并、重组,甚至破产等形式的处理,使已失去活力的企业重新活起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就是通过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关系,建立明确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方式,确保茶叶一体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在各参与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岳阳市目前的利益分配主要有按股分红、利润返还、合同价或保护价收购等形式。这些形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需通过具体的运转约束机制来实现。如对各参与主体界定产权,以法律或契约形式明确各种关系,使茶业一体化系统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同时,也可以实行公司制或合同制,建立相应运行、监管机制。
4.健全服务体系,实现服务社会化
一是健全服务网络。在70~80年代,茶叶生产技术指导是农业、供销两条线,茶区的农技部门还配茶叶技术干部,现在整个农技推广网络已不够健全了,茶叶技术推广网络更是残缺不全。实现茶业产业化必须把过去农业和供销的网络重新恢复和组建起来,鼓励与引导茶叶科技人员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二是加强茶叶科学研究,强化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办好示范样板,把技术送到茶农手中。三是加强资金和物质服务。岳阳市将推广平江县利用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科技开发资金发展茶叶生产的经验,增加对茶叶生产的投入。对于化肥、农药、茶树良种、茶机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也要搞好服务工作,以保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畅通。
岳阳是古老的茶乡,也是历代的茶叶集散地之一,目前,市区自发经营的个体茶商有几百户,茶馆、茶楼上百家,茶市相当活跃,茶文化气息已相当浓厚。为加速岳阳的茶业产业化,急需建立一个茶叶专业市场,使全国的名茶在岳阳都有批发,使岳阳真正成为湖南的茶叶集散地。
2000年11月26日
本网(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