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学校 >> 学校动态 >> 内容阅读

璀璨的岳阳茶文化(作者:陈奇志)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璀璨的岳阳茶文化

陈奇志

  岳阳是湖南古老的茶区之一,历史悠久,名茶甚多,文化底蕴深厚。

古老的茶叶之乡

  唐代就有很多有关岳阳氵邕 湖茶的记述。裴汶《茶述》列举了当时全国十大名茶产地,岳阳氵邕 湖就是一处。

  陆羽《茶经》提及岳州的茶碗,将岳州瓷与越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等并列,而这些地方唐代都是名茶的重要产地。

  唐末五代,临湘茶开始外售和纳税。当时,马殷奖励农桑,提倡纺织,发展茶叶,通商中原,茶业空前发展,原属巴陵的临湘,因茶而设县。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载:“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潭州节度使析巴陵县置王朝场,以便入户输纳,出茶。”王朝场即临湘县的前身。县为茶设,可见当时茶业盛况。

  到宋代,饮茶盛行,名茶迭出。当时岳州氵邕 湖含膏和黄翎毛已成为皇室中不可缺少的佳品。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辰、澧州”。

  平江宋代有产茶的记载。宋《名宦志四•宋三》载:“赵待善,知岳州。平江产茶,贩夫集焉,吏绳之急,或激为盗,有执十余辈以犯法告者。待善曰:‘地产茶,官收税,法也。’倍其征而纵焉。”

  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载:“潭州之独行灵草,岳州之黄翎毛,岳州之含膏冷。……此皆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见《茶谱》、《通考》,以上为昔日之佳品。”

  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当时茶名99个,古茶名101个,指出岳州出的黄翎毛、含膏冷为古茶名。

  清代为岳阳茶叶生产的鼎盛时期。1885年《湖南通志》记载全省主产茶区有长沙、宝庆、岳州、常德四府,其中岳州府包括临湘、平江、巴陵、华容等4县,产茶约11万担。同治《平江县志》载:“本邑产茶颇多,有茶税,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当不下数十万金”。“茶市方殷,贫家妇女相率入市拣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之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喧嚣拥挤”。《平江县经济调查报告》载:“平江之主要产地为长寿、思村、张市、浯口、产量最丰时,曾达八万箱。”

驰名的三大贡茶

  岳阳历史上有三大贡茶:君山茶、氵邕 湖含膏、龙窖山茶。

  君山茶: 江昱《潇湘听雨录》载:“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针、雀舌诸品较,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述了洞庭君山茶:“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同治《湖南省志》载:“巴陵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岁以充贡”。同治《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呼白毛尖。”清同治《巴陵县志》所引吴敏树《湖上客谈》记述:“贡茶。君山岁十八斤,官遣人监僧家造之,或至百斤。……”

  氵 邕湖含膏: 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氵邕湖之含膏”。又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美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解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邕湖者’”。前句说明邕湖含膏是当时名茶,后句写赞普与常鲁公讨论饮茶。 杨晔《膳夫经手录》载:“……岳州氵邕湖茶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于茱萸藔”。 这里的茱萸藔为峡州名茶,峡州在今湖北宜昌。北宋范志明《岳阳风土记》载:“邕湖诸山旧出茶,谓之邕湖茶,李肇所谓岳州之氵邕 湖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 黄本骥《湖南方物志》载:“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光绪年《巴陵县志•风土篇》载:“邑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北港地皆平冈,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

  龙窖山茶: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起,龙窖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弘治、隆庆《岳州府志》均记载:“方物,茶。龙窖山出,味厚于巴陵,岁贡十六斤。”

众多的茶文化遗迹

  君山。君山素有洞庭茶岛之称,这里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银针的原产地,游人可参观贡茶茶园、柳毅井,君山茶文化中心正在兴建。

  龙窖山。据瑶学专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迁于临湘的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在龙窖山植茶。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龙窖山,在县(临湘)东南,接鄂州崇阳县雷家洞、石门洞,山极深远。其间居民谓之鸟乡,语言侏离,以耕畲为业,非市盐茶,不入城邑,亦无贡赋。盖山瑶人也。”南宋马子严《岳阳甲志》载:“龙窖山,在巴陵(注:临湘在北宋以前属巴陵县)山实峻极,上有雷洞、石门之洞。山瑶居之,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如今,龙窖山成为茶文化旅游胜地,游人可参观古寨址、古茶树,可见识古茶具——石盆、石杯、石缸。 

  聂市镇。临湘市的聂市镇是中外闻名的产茶古镇,是“中俄茶叶之路”的起点之一。清澈见底的长安河从古镇身边流过,带给古镇昔日的繁华,也带给古镇脱俗的灵气。聂市境内风光旖旎,流水潺潺,民风古朴,人文鼎盛,旧有八景,闻名遐迩。清末,聂家市有大小店铺200多家,其中茶行10多家,旧时的屋宇、街面现在风韵犹存。

  岳州窑。陆羽在《茶经卷中•四之器》中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岳瓷皆青,青则益茶”。岳州窑位于湘阴县,唐代湘阴隶属岳州,故湘阴窑为“岳州窑”。不但《茶经》上有记载,而且2000年湘阴旧城改造时,在湘江边发现岳州窑遗址。

  柳庄。清封疆大臣左宗棠清道光23年(1843年)在湘阴县东乡置水田山地,并修建了一座庄园——柳庄,亲手开辟了几十亩茶园,开湘阴植茶的先河。

  岳阳的茶文化遗迹还有:南湖、北港、白石园、平江长寿街等。

迷人的传说故事

  传说君山茶树是由娥皇和女英播种的。解放初期,在君山岛上的崇圣寺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这块石碑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所立。他在督学湖广时,曾登临君山,写了《登山记》碑文,文中记述了君山茶的来历: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舜帝南巡时,由娥皇和女英亲自播种的,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健壮的茶苗。

  民间涉茶传说还有:神水与君山茶、白鹤茶、大云山、茶港、龙窖山茶、白石园、千针坪、岳飞与姜盐茶等。

丰富的茶文学遗产

  岳阳有关茶的诗词歌曲联,数量多,文学与史料价值均高,此处仅介绍几首诗、曲。

  唐•齐已《谢氵邕 湖茶》诗云:“邕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明•谭元春诗《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茶照楼上人,君山披湖影”。

  清•高爵尚诗《洞庭竹枝词》:“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绿新抽一寸香。十二碧

无标题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