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千年不衰之君山茶
君山茶中最著名的是君山银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说的就是君山银针的产地洞庭湖君山岛,君山银针属黄茶,其采制工艺与绿茶相似,但多了一道“闷黄”工艺,产生了轻度发酵,君山银针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历史悠远,久负盛名,清代江煜在《潇湘听雨录》中记:“湘中产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城雀舌诸品校,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湖南省志”中记“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袁枚在《隋园食单》中也曾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绿过之,采很少”。君山银针,一般于清明前三日开采,有“九不采”之说。其茶风格独特,为黄茶中珍品,芽听偶茁壮,白毫如羽,肉质鲜香,汤色明净,滋味甘醇,冲泡时每棵茶芽会缓升缓落,多达三次,最后竖于杯底,似鲜笋破土蔚为壮观,这便是君山银针著名的三起三落。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芽体吸水后,内含的幼叶微张,吐出一小气泡停在芽尖上,称、之为“雀舌含珠”。
许多看法认为君山银针既是妙玉所说的“老君眉”(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红楼梦》第568页所注),的确君山银针的特点与“老君眉”的描写有些相似之处,然而如果说“老君眉”就是君山茶,却又有疑点,一是君子山茶茶芽从外观上是针状,而不是“老君眉”应有的“眉状”。二是,作者没有对君山银针的“三起三落”“雀舌含珠”显著而独特的特点进行一丝半毫的描写。三是君山茶出名很早,历史上只有过“黄翎毛”“白毛尖”“金镶玉”等别称,
清代名茶,有些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是新创的。在清王朝近300年的历史中,除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外,还发展产生了乌龙茶。
清代名茶计有40余种。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产品统称“奇种”,是有名的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