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资讯 >> 黄茶联盟 >> 内容阅读

刘新安:在黑茶中寻找文化世界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6年01月01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82

 
                                                                  来源:南方日报
 
      白沙溪茶厂总经理刘新安中接受“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奖牌。 (图略) 
 
  陶艺壶、如意杯、雪峰山脉的上好茶……刘新安拿捏着恰好的水温,取茶、投茶、冲泡,泰然自若,气定神闲,宛如一位修行得道的艺术大师。
  难以想象,眼前这个沉醉于茶艺世界、充溢艺术气息的男子,竟然在十多年前,带领举步维艰、濒临瘫痪的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经几番风雨轮回,硬是杀出一条涅槃之路。
  如今,在外界眼里,他已然是一位善于经营管理、深谙营销的茶厂掌门人,然而,他对自己的定位,却仅是一位做良心茶的乡下制茶人。
  这些年来,在为“黑茶如何走向世界”殚精竭虑之余,他常沉浸在茶的世界,闻一缕清茶淡香,啜一口后味回甘,让世间繁华喧嚣在水与茶的来回中过滤、沉淀,在最为纯粹的情境中,体验、感悟黑茶之道。
  他说,他与黑茶,与白沙溪,有着不解之缘。
  为白沙溪而生
  1963年,在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白沙溪茶厂里,伴随“压起来呀,把杠抬呀!重些压呀,慢些滚呀!大杠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劲呀。小杠绞得匀呀,粗茶压成粉呀,细茶压成饼呀,香茶销西口呀……”的压茶号子声,刘新安出生了。
  刘新安的父母是白沙溪茶厂的职工,有关黑茶及白沙溪的历史,他自小就耳濡目染。
  提到白沙溪茶厂时,他更是一腔热情。他说,1939年,留日农学士、安化小淹人彭先泽,怀着实业报国之心,在家乡安化创建了湖南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砖茶厂,即白沙溪茶厂的前身。
  源于对黑茶及白沙溪深厚的情愫,1980年,17岁的刘新安于高中毕业后,顶职进入茶厂。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融入到了酽酽的黑茶文化之中。这32年来,他一直和黑茶、和白沙溪患难与共。
  凭借聪明灵活的头脑,通过7年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全盘掌握了黑茶制作工艺,于1987年8月升任白沙溪茶厂副厂长。
  1999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运作,新的经营理念与传统经营模式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习惯了统购统销的白沙溪茶厂反应滞后,300多名职工的茶厂已处半停产状态,生产的茶叶只有边销,年亏损近四五百万元。这样的困局延续到2002年底,茶厂几乎陷入瘫痪。
  面对这个烂摊子,2000年,刘新安临危受命,出任白沙溪茶厂厂长。白沙溪究竟该何去何从?
  经过反复思量后,他想出了一个集资的方案。然而,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却吃了个闭门羹,大家对这场风险极大的集资,极不认同。但集资才能救活白沙溪,救活所有职工,救活整个黑茶业。
  两年里,他用科学的数据,前景的可行性分析,挨家挨户反复动员。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大家为他的坚持所感动,开始相信他对黑茶业的判断,认可他的方案。重整江山会有时!
  白沙溪茶涅槃
  2003年春,白沙溪茶厂开始了涅槃之路。
  此前,黑茶几乎全用于边销,销售渠道单一,价格低廉。进入新世纪,随着茶文化的深入人心,民众生活品位的提高,独具保健功效的黑茶渐受欢迎,云南普洱茶闻名于世便是最好的佐证。这无疑给黑茶带来了希望,刘新安抓住了眼前的机会。
  于是,刘新安带着白沙溪黑茶出现于国内诸多茶展,慢慢地,黑茶不再是普洱的独家招牌,安化白沙溪让人眼前一亮,知名度日渐扩大。在光鲜的展台之外,却是刘新安的艰辛付出,为了参加各类茶展、茶交流会,推介白沙溪黑茶,刘新安几乎成了独行侠,搭台、搬运、布展全是他亲力亲为。
  2003年至2006年期间,刘新安亲自带领茶厂一班人坚持生产与改革并举,利用茶厂世代留下的宝贵资源,卧薪尝胆,开发研制新产品。不仅将1958年生产过的3kg手筑茯砖茶制作成功,还开发了2kg天尖、75g精品条装黑砖茶、1kg天茯茶等新产品,为茶厂的崛起创造了宝贵财富。
  显然,光靠发展技术来提高茶厂的业绩并不够,要有更大成功,就须深入改革。2007年成了白沙溪茶厂的转折点公司改制成功,成立了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由刘新安任总经理。改制后,职工们以入股方式加入新公司,这一老厂满是激情与活力,其生产总值成倍增长。
  2010年,白沙溪茶厂实现1.2亿元的销售额。安化县的茶叶税收中,仅白沙溪茶厂就占到了67%。
  正是刘新安的亲力亲为,曾举步维艰的白沙溪茶厂起死回生。后来再忆起当年往事时,刘新安感慨说:“从当厂长开始,这12年来,真是艰辛的12年。”
  他生来就是白沙溪的人,把茶厂办好,把黑茶文化发扬光大是与生俱来的责任。
  如白沙溪茶厂人们传颂的,刘新安,他是为白沙溪黑茶而生的人。
  黑茶文化
  今年刘新安49岁。
  年近半百的他,总以白沙溪人最为盛情的待客之道,迎接每一位访者,传授“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品茶秘诀。
  当白沙溪茶厂的发展步入了预期轨道,从事黑茶生产、开发与研制几十年的刘新安却有了另一番的想法:挖掘黑茶更深层的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在他看来,只要是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世界的就肯定有市场。安化黑茶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产物、是维系边疆少数民族的纽带、是中国对外贸易中最早的产品,它具备这几个特性,因而市场前景广阔,必能将黑茶产业发扬光大。
  他说,只有以文化为基座的黑茶,才能散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每当他人询问黑茶火爆的缘由之时,他总笑一笑,不紧不慢地卖个关子:“你如果想真正了解黑茶火爆的原因,那你得先了解一下安化黑茶历史上的辉煌及其原因。”
  接着,他会向你讲述安化黑茶的优异品质,来源于上天赐予安化的好山好水。当然,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黑茶加工技艺更是其辉煌的必要条件。
  1998年,白沙溪茶厂为保护花卷茶这一神奇茶品,对其包装申请了国家专利。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术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现代黑茶中的“三砖”“黑砖”、“花砖”和“茯砖”均诞生于白沙溪。
  2010年,白沙溪黑茶入驻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在“桃花源里”演绎黑茶文化。同时,白沙溪黑茶入选“世博十大名茶”,并进驻世博会联合国馆,演绎了“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白沙溪黑茶还获得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标志使用权,进驻广州亚运会“中国茶馆”,并成为广州亚运会专用礼品纪念茶生产商。借助各个平台,白沙溪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茶业王国。
  据刘新安介绍,为进一步挖掘湖南黑茶的“文化”底蕴,湖南黑茶专门创办了一个艺术团,一台花鼓戏《千两茶传奇》,出版了一本讲述湖南黑茶传人在抗日战争年间故事的长篇小说《白沙溪》。
  白沙溪茶厂如今已拥有七大系列80多个产品和30多个国家专利。
  送世界健康
  在这个讲究突破、创新的时代里,刘新安对白沙溪黑茶的未来,心中早已有丘壑。他说:“白沙溪做黑茶的目的,是‘传黑茶文化,送世界健康’,要让黑茶走入寻常百姓家,有根基才能有活力。让大家都能感受黑茶、品味黑茶,弘扬中国黑茶文化,逐渐让黑茶走遍世界。”
  因此,品质始终摆在白沙溪发展的第一位,也是其立足之本。
  在营销渠道上,白沙溪坚持以传统渠道为主,即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专卖店。刘新安说,现在网络销售很赚钱,不需太大的地面投入,不需维护费用。在短期内,它是很好的盈利方式,但很难达到长期推广和普及黑茶的效果。可坚持传统渠道更重要的目的,是让不熟悉黑茶的人有机会到专卖店中喝一杯安化黑茶,品味一下白沙溪。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播黑茶文化。
  安化县政府、县茶协注册了“安化黑茶”(集体)商标,未经授权使用该标志性商标的产品均不能说是安化黑茶,白沙溪茶厂是第一批授权使用“安化黑茶”标志的企业。另“安化黑茶”证明商标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在2010年,白沙溪茶厂启动建设的厂房中,已有新产品开发的现代化生产线,这是刘新安高瞻远瞩的体现,他说,在坚持以传统产品为主的同时,白沙溪要不断推出适应现代生活的新型产品,让黑茶与时俱进,走入大众生活中。
  在欧洲建立黑茶营销基地、上市融资、在世界地图上标注白沙溪黑茶……刘新安描绘的白沙溪蓝图跃然心中,他有百倍的信心和万丈豪情,白沙溪的世界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迈开敢想的第一步,其余的都不会很难。
  刘新安说:“让黑茶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白沙溪人的责任。做茶没有什么诀窍,我也是乡下人制茶人,只认准一个理,做好茶,做良心茶,就一定可以走向世界。”
  2010年,刘新安捧回了“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的奖杯。回首与茶厂度过的30多年,刘新安感慨万千。那么,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刘新安,能为安化,为安化黑茶,捧回一个世界吗?
 
  专题撰文:江智 张华 肖细玲
 

无标题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