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栽培和利用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特别是不少文人墨客在饮茶之余,写诗作赋,吟咏茶叶。 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不少吟咏茶叶的诗歌。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眼人”。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斗茶诗,诗人把唐代的“茶宴”描绘得绘声绘色。“茶宴”是当时浙江长兴顾诸与江苏贡茶产地的人们,集会在一起的一种品茗斗茶活动,白居易常去参加这种活动,和友人一起烹茗煮茶。无独有偶,诗仙李白也是一个评茶的行家。相传,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寥寥数语,把茶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能、制作方法描绘得淋漓尽致。
茶叶没有艳丽的色彩,也没有迷人的芬芳。但是,它那玉洁冰清的品格,却博得许多诗人的赞咏。许多诗人通过咏茶,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意愿。“寒夜客来茶当酒”,晋朝王徽之乘兴夜访戴逵,促膝倾谈,共话巴山,但家中正乏酒驱寒,他们就在火炉上煮茗清饮,比酒还好,淡茶的清香,正象征着他们之间的友谊。宋朝诗人杨万里,对茶的意趣则另有一番领略。“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若祛茶枪。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他分明是在以茶解闷,忧闷解除,嗅到了春天的生机,自认为幽兰生于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诗中的“非叶非花只是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茶叶由衷的赞美,这句诗用词绝妙,使人读后如同品味一杯香茶,余味长在。 一些咏茶诗,还展示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画面。
清代的江南,盛行饮茶,进门以茶待客,已成礼俗。清代诗人郑燮在《竹枝词》中有这样一段描绘:“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诗人描写一个农家少女请一个朋友吃茶的心理。她告诉了地址,说明了心意,叫这个郎君不要走错了人家,农家女的柔情蜜意,跃然纸上。
诗人咏茶,都有着不同的情怀,苏轼吟咏“龙井”,不仅写到龙井茶的特点,而且联想到产茶的人们。“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郭沫若同志的咏茶诗篇,意在鼓励人们去努力奋斗。“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若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这首七律诗,热情评价了湖南茶叶的新品种,科学而又幽默地论述了茶叶的效用,殷切地希望茶叶生产有新的发展。 几千年来,历代诗人留下了不少咏茶诗句。可以预料,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文学宝库中将会增加更多更美的咏茶诗篇。
(原载:《茶叶》1989年第1期 作者:赵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