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节会

当前位置:中国黄茶网 >> 黄茶学校 >> 学校动态 >> 内容阅读

品出健康茶之味
中国黄茶网(yyzzt.com)    2009年04月1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中国的饮茶历史渊远流长,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家氏,闻于鲁周公。”。春秋以前,古代人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叶的芬芳、清口并及其收敛收,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时间长了,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出现。先把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

    西汉时,茶已是宫延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地区种茶饮茶,不少人已经把饮茶当作了明目、减肥、利尿、降压、降脂的保健方法。 沏茶的要领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订书机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一杯茶该泡几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 3%了。从其营养成分(茶叶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一般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投叶量大,茶叶粗老,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成的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某些极微量的残留农药)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理想的泡饮方法是,每天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茶,既有新鲜感,又有茶香味。

    喝茶要注意的事项 饮茶讲究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对于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的病人都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浓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 这点对于初期饮茶者更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因为茶叶的儿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类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而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干结,引起便秘或加重。

    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 饭前饭后大量饮茶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大量饮茶,胃酸分泌会大量增加,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加重病情。溃疡病患者应少饮茶,尤其不能大量饮浓茶。 过量饮茶,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 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可加快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引起脑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血流速缓慢,促使脑血栓发生。还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心悸、胸闷及心律失常等。 茶中鞣酸可使饮食中铁元素发生沉淀而不易吸收。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原料,机体缺铁会使红细胞生成受阻,发生缺铁性贫血。长期饮茶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铁,对体弱血亏及失血者影响最大。 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因为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最新研究发现,嗜饮浓茶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常饮浓茶会导致钙的缺乏,因一方面浓茶中咖啡因会促进尿中钙的排出;另一方面是咖啡因可抑制肠钙的吸收,以致钙的吸收不完全。 对发热病人以多给白开水、矿泉水或淡茶水为好,但不宜饮浓茶,茶碱有提高体温的作用,使发热加重,茶碱的利尿作用还会降低解热药的功效。 茶内鞣酸常会造成洋地黄、铁剂、中成药补品的有效成分发生沉淀不易被吸收;服用胃蛋白酶或多酶片时饮茶,会使药物中的蛋白质凝固,疗效难达。

    浓茶中含咖啡碱浓度高达十%,会加剧孕妇的排尿和心跳,增加孕妇的心、肾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于母体和胎儿健康。几种能够疗疾和美容的茶 糖茶:取茶叶7克、糖10克,开水冲泡后饮服。有和胃暖脾、补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妇女经痛、感冒咳嗽等症。 姜茶:取去皮的生姜10片、茶叶7克,煮汁饭后饮用。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咳嗽、肠胃炎等症。 蜜茶:取茶叶3克,开水冲泡一杯后去渣,稍冷后加蜂蜜2毫升调匀饮用。可止渴养血、润肺益肾,适用于便秘、脾胃不和等症。醋茶:取茶叶3克,开水冲泡一杯后去渣,加陈醋1毫升饮用。可和胃止痢、散淤活血,适用于痢疾、小儿蛔虫、腹痛等症。

    花茶:取乌龙茶及茉莉花、玫瑰花、白菊花、白扁豆花冲泡服用,适用于更年期烦躁不安、精神抑郁、高血脂、高血压等症。 翠依凉茶:取西瓜皮若干,切碎煮沸20分钟后,加入茶叶、薄荷,继续煮沸3分钟,去渣取汁饮用。适用于夏季防暑降温。 桔皮茶:将桔皮洗净切丝晒干后和茶叶一起开水冲泡。适用于理气开胃、醒脑提神。 美肤茶:绿茶末适量,软骨素1克。先用沸水冲泡浓绿茶一杯,然后将软骨素与茶水调和。经常饮用可健美皮肤,使皮肤富有弹性。 消脂茶:茶叶、生姜、诃子皮各等份。先将茶叶、诃子皮加水1碗,令其沸热后,再加生姜煎服。可治积食,且减肥效果明显。 护眉茶:隔夜茶适量,蜂蜜少许。在隔夜茶中加入少许蜂蜜调匀,洗洗眉面,可润眉。长期使用可使眉毛浓密,富有光泽。 灵芝茶:灵芝草10克,绿茶少许。将灵芝草切成薄片,用沸水冲泡,加绿茶饮用。既补中益气,又增强筋骨,能保持青春,白嫩肌肤。 葡萄茶:葡萄100克,白糖适量,绿茶5克。先将绿茶用沸水冲泡,葡萄与糖加冷水60毫升,与绿茶汁混饮,可抗衰老和保持青春活力。 何首乌茶:绿茶、何首乌、泽泻、丹参各等量,加水共煎,去渣饮用。每日1剂,随意分次饮完,有美容、降脂、减肥等功效。 珍珠茶:珍珠粉、茶叶各等份,用沸水冲泡茶叶,以茶汁送服珍珠粉。有润肤、葆青春、美容颜功效,适用于开始老化的皮肤。

无标题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