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井》听似浪漫的名字,故事却是苍凉无比的。分为6个小故事,讲述的是国共内战时期,随国民党逃往台湾的李谨洲老先生活大半辈子又回乡探访旧人并安居下来的故事。要是作者没把大多数篇章集中于李谨洲身上,看第一个故事《去乡》时倒以为主角是杨敬远。两人在关押犯人的火烧岛狱中相识,李谨洲还为此替杨敬远求情,间接救了他一命。两人至死都未再见上一面,仅凭着电话联络,嗟叹之余,生命的那种无常、机遇的那种徒然,都融化于晚年的安之若素。仅一个短篇,就把两人的一生写尽,无比的悲凉,80年代开放大陆探亲,却不想一回去终成绝唱,还未到家门口便一命呜呼——蒋晓云言称是从父辈那儿听来的真事,细较打量下去,自己衍生出各种想象,竟将这一搁置多年的小故事发展了下去,写成了6个故事连接的长篇小说。
李谨洲在书里的命运大抵都发生在“桃花井”这个地方,大概是湖南的某地,因为蒋晓云原籍正是湖南岳阳人,对那一带的环境和方言总是熟悉的,大多可以通过访亲而深入研究的。桃花井这地方听似浪漫,却是个“贫民窟”一样的小地方,民风淳朴,世相却有些粗犷,至少人情上世故得不行。李谨洲80的高龄,之前任过县长,这趟回来,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想找个合适的老太共度余生,结果老太董婆被前儿媳嫌弃,变相“卖”给了李谨洲做老婆。老人倒也愿意,出一笔钱存到董婆名下,可是他从台湾带来的身家盘缠结果都被这一家子算计,等到发现银行保险箱空无一物时急得脑溢血发作一下子瘫软在地。这个在他人眼里性欲很强的台湾老爷爷却是个时运不济的人,年轻时因“匪谍”之嫌被押牢房,晚年却又为摆脱孤单而惹上鸡零狗碎的小箩筐事情,最终连命都不保,不得不使人叹息命运的捉弄。